穿越千年的妈祖文化,与天气有关?

2025-07-28
新闻来源: 北京妈祖仁爱慈善基金会
查看次数:1179


“妈祖在,风浪平”

在我国乃至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

流传着妈祖可以祈雨祈晴

预知祸福、护人安康的传说

有统计显示

妈祖文化已遍布全球50个国家

成为中华侨民共同的文化记忆

2009年9月

“妈祖信俗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

列入《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》

湄洲妈祖阁入选

中国“海上丝绸之路·中国史迹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

首批文物点


图为福建莆田湄洲岛妈祖阁 图片来源:福建省文化与旅游厅


01. 渔家女为何能“调风布雨”?


谁是妈祖?


并非杜撰,历史上确有其人,并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


方志记载,妈祖名林默,生于北宋建隆元年(960年)农历三月廿三,是一个生活在福建莆田湄洲岛的渔家女子她自幼聪慧好学,受过教育尤其喜好研究天气现象;精通水性海事有着不同凡响的灵感,立志运用知识帮助乡邻征服狂风恶浪



方志记载,林默通过对自然长期的观察研究并结合前人经验,能够通过海浪的形状、沿海发出的声响、云彩和“断虹”等天气现象预判台风活动规律。闽粤沿海渔民流传至今的谚语“断虹现,天要变”,可能是妈祖留下的识别台风的朴素智慧。


图为“断虹”现象。断虹亦被称为短虹,呈现出半截的形态,缺乏鲜艳色彩,断虹的形成原理是台风外围低空中的水滴对阳光的折射作用。台风来临前,沿海地区海面上易出现这种特殊虹象。当渔民们观察到这种虹象时,便知晓台风可能即将到来。图片来源:网易新闻


相传,在宋雍熙四年(987年)九月初的一个狂风暴雨天,林默抢救海上遇险船民奋不顾身,因风浪太大不幸被台风卷走。人们不愿承认林默遇难,此后,民间传说将其事迹不断演义。



02. 妈祖文化的地理与气候根基


妈祖文化的源起与发扬传播,与地理、气候密切相关。学界普遍认为,妈祖文化是在百越海洋社会基于其海洋季风气候背景,在其传统原始信仰基础上,日渐发展起来的。


一般认为,妈祖文化的核心起源是福建湄洲岛。湄洲海洋渔业资源丰富航海业发达,台风等气象灾害多发,而湄洲湾三面环山、湾口向东南敞开,形成天然避风港。这样的地形使得湄洲岛成为过往船只的重要避风和补给站,渔民和海商在湄洲岛祈求妈祖保佑航海安全,逐渐形成妈祖文化。


湄洲岛坐落于湄洲湾湾口北半部,现为国家旅游度假区。全岛绿树成荫,港湾错落有致,岸线曲折多样,风景宜人。图片来源:新华网


宋元时期,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,福建沿海地区成为重要的港口和贸易中心。泉州港崛起,妈祖文化漕运船队商船传播到浙江、广东、台湾等地并进一步传播到日本、韩国等国家。


郑和下西洋期间,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、经济、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,为世界航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郑和完成了明成祖交给他的艰巨任务,他把这个荣誉和功劳归于妈祖“护航”,进而加速了妈祖文化在全球的传播。


图为明朝文物1409年),郑和船队在福建、古里国(今印度科泽科德)等地立《天妃灵应之记》碑、天妃之神灵应碑等。图片来源:中国新闻网


如今,妈祖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和精神财富之一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:


既是乡土文化也是重要旅游资源的妈祖文化,是凝聚两岸同胞的一条纽带,要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。

跨越千年

从福建湄洲湾出来的渔姑娘

变成连接天地

沟通古老与现代


凝聚中华民族共识与血脉的

文化纽带


在更广阔的领域

妈祖文化延伸出对自然科学的探索

对生命安全的守护

也将闪耀更多光芒


来源:中国气象报社